首页 - 抗疫专题
10 Jun.2020

“老兵”---记陕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、西安国际医学商洛医院彭艳艳

来源:国际医学

2月19日,陕西省第四批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,本次出征国际医学旗下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、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、国际医学商洛中心医院又派出87名医护人员。截止目前,国际医学已经派出322人驰援武汉,其中,不乏有参与过抗灾救援的医护人员,如果说上“战场”的医护人员是白衣战士,那么,这些经历过“实战”的战士,就称得上“老兵”了。


彭艳艳就是他们中的一个


抗灾救援的“老兵”

21日,笔者联系来自西安国际医学商洛医院的队员彭艳艳,她告诉笔者,他们这批援鄂人员正在接受统一的培训。

彭艳艳是医院手术室护士长,得知武汉需要医护人员参与救援,她第一时间报了名,用她的话说,她就觉得自己应该报名,一是因为自己是党员,二是自己有过相关的实战经历。原来,十年前,她曾参与过玉树抗震救灾,“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点上比她们稍微有经验一些。”


她说,在灾难面前,作为医护工作者,最大的“能量”就是“情不自禁地奋不顾身”。


2010年,玉树发生地震,她作为医院医疗小分队的队员奔赴西宁,和战友们一道负责转运到达机场的伤员,根据伤情, 把受伤人员分配到各个医院里。她回忆道,转运的伤员里有很多是孩子,看到这些受伤的孩子,自己心里满是疼惜和急切,“把孩子一个一个抱起来就往转运车跑,因为觉得推车都太慢了。”有时候,遇到与父母失联的小伤员,她还会把他们抱在怀里,给他们讲故事,哄他们睡觉。“我只想尽我所能安慰他们,帮助他们尽快好起来。”


经历过这样的“实战”,彭艳艳很清楚,做好救援救灾工作最重要的是作好自身的心理建设,“调整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病患。”在这次出征前,作为国际医学商洛医院小分队的负责人,她组织其它两名队员进行了多次培训,并将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战友。


她是“彭将军”

彭艳艳说,灾难面前,帮助患是医者的本能,因为医者与患者之间有一个“桥梁”叫“共情”。


在工作的24年间,她总能找到与患者、同事的“共情”,在同事的眼里,她是一个“总能替别人着想”的人,因此,大家都叫她“彭将军”。



因为在手术室工作的缘故,为了让准备手术的患者能安心接受手术治疗,消除他们术前紧张的情绪,她会提前给病人做“心理按摩”,“她总是能提前预想到这个患者来到手术室的一些心理活动,在病人最需要的关注的点上,给予解释和安慰。”一同事这样评价彭艳艳,说她术前的工作做得很细致,甚至,她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,为他们准备一些比较人文方面的服务,比如,她会用科室的经费购买一些玩具,或利用科室同事捐出来的玩具,经过消毒过后,用以安慰年龄比较小的患儿;而当遇到年龄段偏大的老年人准备接受手术,她总是会提前和相关的科室沟通,尽量把这些老人安排在早上的第一台手术。


不仅如此,对待同事,彭艳艳也是一位热心人。



手术室的工作要做很多临床科室相关人员的协调工作,“她把这一方面工作协调的非常好,因为能从专业的角度来统筹安排各科室的手术,然后让大家都心服口服的去服从她的安排。”同事介绍说,另外,作为护士长,她常常关心有困难的同事,在排班和过节的时候,总会主动提出来调班、值班,以方便其它同事。


21日是到达武汉的第二天,彭艳艳告诉笔者,前一天是医疗队的休整日,“我们把生活物资、医疗用品进行整理和归类,然后把自己的房间划分出几个区域。” 接下来,就是接受紧锣密鼓的培训,为过些天正式进入病区作好充分的准备,“我们到了武汉,一切都听从组织的安排,分配到哪个医院我都会全力配合,用我所学及所掌握的技能尽我所能救治患者!”